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2016年8月1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晓峰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he ATpase hCINAp regulates 18S rRNA processing and is essential for embry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的研究论文(DOI: 10.1038/ncomms12310)。文章首次揭示了人类hCINAp蛋白在核糖体18S rRNA剪切中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理,以及在肿瘤细胞增殖中的调控作用。
核糖体是维持细胞生长和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细胞器。核糖体RNA的修饰及剪切是核糖体合成中的重要事件,核糖体组装相关因子的突变将导致严重的血液系统遗传性疾病并增大恶性肿瘤的发病几率。目前,对人类细胞中rRNA剪切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
hCINAp是一个具有腺苷酸激酶AK和ATpase活性的蛋白,郑晓峰课题组在以往的研究中,揭示了该蛋白在Cajal body的形成(Cell Mol Life Sci, 2010),p53信号通路(Oncogene, 2012)和NF-κB活性调控(J Mol Cell Biol, 2015)中的重要作用。在近期研究中,该课题组揭示了hCINAp分别通过与核糖体蛋白RpS14和内切酶Nob1的相互作用,在人类核糖体18S rRNA的剪切和核糖体的组装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发现hCINAp在人类多种癌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结肠癌患者较差的预后显著相关。在肿瘤细胞中敲低hCINAp的表达将引发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并最终抑制肿瘤细胞成瘤。hCINAp的高表达促进核糖体组装并选择性地上调促癌相关基因mRNA的翻译效率,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增殖。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核糖体在人类癌症发生发展中的调控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A
B
(A)hCINAp调控18S rRNA前体剪切的分子机制。(B) hCINAp调控核糖体组装和肿瘤发生的作用模型。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晓峰研究组白冬梅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郑晓峰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合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参与了该项研究。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的支持。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