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当前,单链DNA序列的体外获取严重依赖于固相化学合成,其技术上已非常成熟,但依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比如,化学合成DNA的产率随着序列长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当超过200个碱基时,化学合成得到的DNA不仅产率/量低下,而且成本较高。换言之,化学合成长单链DNA的性价比很低,该缺点严重限制了很多基于长单链DNA序列的下游生物技术的应用,如长单链DNA模板介导的基因敲入、基于长单链DNA锁式探针的长程测序、围绕长单链DNA自组装体的载药递送等等。
2021年5月14日,我院顾宏周课题组在Star protocol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of ssDNA with DNA-hydrolyzing deoxyribozymes”的文章,报道了一种经济高效地制备序列可定义的长单链DNA的生物方法。研究者重组噬菌体基因组,利用生物体系对化学合成的极少量DNA模板进行扩增放大,并借助DNA自水解酶的顺式或反式作用,在后处理阶段实现了无需蛋白酶参与的单链DNA序列的自动切割及与放大体系的分离。该方法可将长单链DNA序列的有效制备长度延伸至几千个碱基,产量提升至毫克-克级别,成本比现有的合成技术低2-3个数量级以上。
在本文中,研究者以长单链DNA自组装体的制备举例。长单链DNA自组装是由一条长链DNA自我折叠成一定的几何形状,其序列经过特殊设计,长度通常在几百至几千个碱基。研究者设计了三种不同图案的自组装体,分别由520,680,2200个碱基的长单链DNA序列生成,通过成功地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三种正确的DNA组装体形貌,证明了“融合噬菌体及DNA自水解酶”的生物法高效制备可自定义序列长单链DNA的可行性。该工作为长单链DNA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顾宏周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2019级博士生刘瑾为本文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166721002380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