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液中的肿瘤DNA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监测儿童期脑癌
由顶尖策展人打造的数字艺术展在华熙集团美术馆重磅开启
2021年7月23日,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隆重开展。展览汇聚了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艺术家(艺术团队)创作的55件数字艺术作品,带领观众进入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世界,感受艺术与数字的融合,虚拟与现实的碰撞。
展览开幕式上策展人、艺术家、嘉宾合影
据了解,为积极寻找在数字艺术领域内极具创作能量的个人及团队,本届亚洲数字艺术展开展前夕,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数字艺术作品,这不仅提升了艺术科技融合的高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更有作品在创作理念方面非常超前。
此次艺术展由顶尖策展人邱志杰、陈抱阳倾力打造。展览开幕式现场,出品人王鹏主持颁奖典礼和开幕仪式,策展人邱志杰发表致辞,策展人陈抱阳和评委肖戈分别宣读获奖名单,此次参展艺术家与主办方、嘉宾、媒体和现场观众们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展览策展人邱志杰在开幕式致辞
展览现场,荣获“亚洲数字艺术大奖”的作品《奇点》,是一个结合了三维扫描、虚拟现实、沉浸式声音设计等技术实现的沉浸式体验。通过设计一个去中心化的的秩序,创造一个被遗弃和被遗忘的世界,观众在体验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虚拟现实中不断加速的世界。
获得“科技奖”的作品《幻境时空》,采用自主研发的实时无标定点动作捕捉技术,相较传统的穿戴动作捕捉服,只需3台移动设备(IPad或手机),就可在任意地点实时在线驱动虚拟形象,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门槛。
除此之外,荣获“艺术奖”的《修格斯末裔的低语》,是通过Max/MSP/Jitter实时拾取并处理黏菌生长的影像,然后通过Jitter和openCV视觉分析库将其轨迹的坐标数据、运动数据分轨输出Midi信号到Bitwig的the grid模块环境,从而将Midi信号转换为控制声音合成参数的波形数据,最终生成声音。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利用数字技术保持着高密度的沟通和协商,也用数字艺术搭建着心灵共处的安全屋。在“数字与艺术”的融合不断成为社会新话题、新潮流的当下,亚洲数字艺术展试图构建一个文化与科技对话的平台,透过数字技术等新兴媒介促进文化间合作与交流,推动面向未来的跨领域文化创新。
作为此次展览所在地,北京时代美术馆成立于2008年,是由华熙集团全资创办的民办非营利性美术馆。在探索民营美术馆的本土化之路上,北京时代美术馆以大历史观的态度,把展现艺术和历史全貌、推动艺术间的交流、促使当代艺术更好发展确定为办馆思路。同时,北京时代美术馆结合华熙LIVE自身优势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每年举办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展览,推动中国和国际艺术界的交流。
-
如何用中草药增增乳汁产量
2022-07-25 -
视网膜变性疾病期间如何维持夜视
2022-07-25 -
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与糖尿病风险增加23%有关
2022-07-25 -
研究人员利用cryo-EM挖掘分子数据揭示了隐藏的生物学秘密
2022-07-25 -
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会影响身心
2022-07-24 -
糖尿病患者应该吃小麦吗
2022-07-24 -
预防哮喘发作的最佳方法是定期使用预防性吸入器
2022-07-24 -
科学家发现一种酶可以促进不同家族物种之间的嫁接
2022-07-24 -
研究人员大幅缩减了用于指纹识别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技术
2022-07-22 -
生物性别影响淀粉样β蛋白对阿尔茨海默氏病蛋白改变的影响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