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来源于机体或细胞的生物纳米级囊泡结构,可携带多种蛋白、RNA等分子,具有在细胞间传递信号等重要作用。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nchor peptide captures, targets and loads exosomes of diverse origins for diagnostics and therapy”的文章,首次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exosome进行筛选,获得了一种新型exosome锚定肽。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由天津医科大学尹海芳教授领导完成,文章的第一作者为高先军和冉宁。
近年来,由于外泌体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度高、可携带多种生物大分子等优势,外泌体在疾病诊疗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然而,外泌体的获取、纯化及功能化一直是限制其转化应用的瓶颈,尤其是外泌体作为生物纳米运输载体,存在药物负载率低、靶向修饰难等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exosome进行筛选,获得了一种新型exosome锚定肽,通过该短肽可实现exosome高效捕获和靶向修饰及功能化。同时,研究组成功地利用该锚定肽从肿瘤病人血液中捕获exosome,用于肿瘤抗原特异性检测。
同时,将基于exosome锚定肽的功能化系统,应用于杜兴肌肉萎缩症靶向治疗研究。这一新型锚定肽的发现,不但为疾病诊治提供了新思路和工具,更为重要的是,为自体exosome捕获并应用于自身疾病的治疗开创了新途径。
另外,这一研究组也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文,将血清来源的exosome应用于dysferlin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为董雪和高先军。
众所周知,肌肉萎缩症临床诊断通常以肌肉活检为主,但该方法对病人损伤性较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并证明病人血清/尿液来源的exosome可用于dysferlin肌病的诊断,为dysferlin肌病临床诊断提供低侵入性或非侵入性的新型诊断方式。同时,针对dysferlin肌病目前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这一瓶颈,尹海芳教授团队首次验证了肌肉细胞和人血清来源的exosome富含dysferlin蛋白,可用于dysferlin疾病治疗,为dysferlin肌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模式。
原文标题:
Anchor peptide captures, targets and loads exosomes of diverse origins for diagnostics and therapy
Serum exosomes can restore cellular function in vitro and be used for diagnosis in dysferlinopathy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